今年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保持增長,但持續高燒的海運價格,給外貿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不久前剛從歷史高位有所回落,但隨著東南亞地區生產和消費的復蘇,如今又再度升溫。
東南亞海運市場運價接連上漲
現在東南亞艙位非?;鸨o張,運價也相對漲了不少,越南以及泰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的一些港口,運價普遍已經漲到了3000美元以上。在疫情前這個運價可能只在200到300美元的水平,在疫情期間到了1000多美元,最高在2021年春節左右出現過2000多美元的行情,目前的價格應該是疫情以來的最高點。
11月份,泰越航線運價指數環比上漲了72.2%,最近一周,新馬航線運價指數環比上漲了9.8%。業內專家表示,東南亞的復工復產使得需求增多,運價超預期上漲。東南亞運價暴漲的同時,此前剛剛退燒的中美運價近日出現小幅反彈。12月3日,反映即期運價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為4727.06,比一周前上漲125.09。
東南亞海運價格之所以上漲,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東南亞疫情的緩解以及更多船公司調轉駛向東南亞。近期東南亞疫情有所減緩,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對于制造企業的防疫措施要求開始放寬,工廠開始復工,該地區對于海運、空運的運力需求開始旺盛。但受到東南亞一些港口擁堵的影響,市場的實際運力供給有所減少。上述貨代也指出,此前東南亞市場的運力投入縮減了很多,因此當需求漲起來時,運力卻跟不上。
在供需失衡的情況下,東南亞開始接棒美西航線,出現了一箱難求、運價飛漲的情況。因此,已經開始有貨代物流企業給出口東南亞市場的客戶發出預警,稱運價還會繼續上漲,發貨要抓緊。
歐美航線大面積停航
除了缺箱、集疏運勞工短缺而形成的供需錯配等原因,海運運費漲價背后,近期部分航線運力矛盾凸顯,其帶來的貨物低周轉效率,也影響著國際物流供應鏈的穩定和暢通。
截至11月16日,2021 年11-12月亞洲到北美/歐地航線共計停航183個航次,其中:美西122個航次,美東23個航次,北歐24個航次,地中海14個航次。
美國洛杉磯和長灘碼頭已經在控制船舶的靠泊速度,減少其在洛杉磯和長灘碼頭附近停泊的數量。截至2021 年11月23日,集裝箱船平均等泊時間已經持續提升至18.6天,而正常情況下在一周左右。部分船公司已經暫?;蛘{整亞洲至美西航線。
因為疫情影響,港口防疫措施嚴格,加之今年到港船舶的壓港期延長15天-30天,導致到港的貨船周轉效率明顯降低。西方“黑五”期間正是消費旺季,如果船期延誤,商品趕不上黑五的時間窗口,客戶這批貨基本就打水漂了。有貨代公司負責人認為,今年11月份的停航數據顯示,船公司發布停航越來越具有臨時性,且停航多集中發生在美西區域。按照這個趨勢,預計去往美歐的航線在12月份還會有不少停航信息發布。
相較于2020年11-12月,今年11月停航數增長了近5倍。其中2020年11月亞洲至美西、美東航線停航數分別僅9次、8次,而今年11月這一停航數字都已增長超過3倍。
運價維持高位還會持續
東南亞航線漲價其實早有征兆,7、8月份東南亞(近洋線)船舶航次開始減少;9月份船公司壓縮了市場空箱數量,海運價格回到上行區間;10月底東南亞部分航線停航,近四個月海運價格一直維持上漲。且歐美線現在船公司給出的貨柜價格鎖價只到12月7號,7號以后價格要浮動。未來航運物流價格大概率將上漲。
實際上,雖然前期部分航線運價經歷了短暫下滑,但截至目前全球的海運運價并沒有出現預期中的持續降價,整體上仍處在高位。
12月有圣誕節,每年這個時候是出貨旺季,大量貨物會出口到歐美國家,但是今年因為供應鏈非常緊張,這將導致運價繼續攀升。馬士基最近發布的市場資訊報告預計,12月市場需求依舊強勁,在這種情況下,最大的影響是運力會繼續短缺,運價會繼續上漲。
此外,2021年1月以來,集裝箱海運價格一路高漲。歐美航線大面積停航跳港打亂外貿商家的船期延誤預期,也進一步推高了海運價格。
據外媒報道,THE聯盟計劃在12月初取消其1/4亞歐航線,而德國航運公司赫伯羅特計劃將其航線上的費率提高70%。從12月1日起,赫伯羅特從亞洲到北歐的FAK費率(均一運費率,指對所有貨物均收取統一的運價)將從2000美元/FEU增長到4890美元/FEU。
據《人民日報》今年7月報道,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1.69萬億元,增長31.1%,跨境電商規模5年增長近10倍。
近期,艙位價格平均達到了2021年旺季的價格水平。隨著疫苗接種普及,下半年國內外港口擁堵有望繼續緩解,集運有效運力將增加,積壓的貨物有望完成出運,集裝箱吞吐量和集運運量有望繼續增長。
不管是空運還是海運,物流成本都在上升。之前,美國西部港口一直處于繁忙狀態,24小時運轉也無法解決擁堵現象,依然有許多船只在等待靠港。加上節日季的到來,出口旺季帶來的消費需求暴漲,這推動了物流運價上漲。在這種市場背景下,運價維持在高位的狀態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摘自《中國水運網》 |